毕节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 > 文明实践

纳雍县:农民讲师“四气”宣讲 助力乡风文明

发布时间:2024-08-01   来源:纳雍县文明网   
选择文字大小  
  

  纳雍县农民讲师创新宣讲方式,结合实际,整合力量,开展农民讲师“理论宣传二人讲”,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,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感恩教育活动,宣讲党的方针政策、传授致富经验等,采取接地气的地方方言、创新宣讲方式,深入农村宣讲,传递正能量,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助力乡风文明。

  志愿服务,宣讲送正气。农民讲师是纳雍县的一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,他们的身份是农民,是志愿者,能够与群众更好地交流,宣讲的内容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及多年来的实践经验,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,采取讲故事、举例子、对比等方式进行宣讲,送上正能量,发动群众,主动培育和践行主流价值,引起群众共鸣,让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主动参与乡村治理,自觉抵制陋习,积极开展自治管理,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。

  

农民讲师在姑开乡宣讲 

  讲前培训,宣讲有底气。组织开展“农民讲师乡村行”志愿服务活动前,农民讲师协会开展了为期5天的讲前培训,邀请县委组织部、县委宣传部、县委党校、县党研室相关理论宣讲老师对农民讲师进行业务培训,探讨宣讲内容、宣讲模式,宣讲方法等,现场听取宣讲后,指出农民讲师宣讲中存在的问题,指导完善宣讲方式,让讲师宣讲有底气。

  

农民讲师刘玉贤在猕猴桃基地宣讲

  创新方式,宣讲接地气。采取理论+实践的宣讲模式,开展农民讲师“理论宣传二人讲”,农民讲师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、民谣语等“大白话”,以拉家常、摆故事的方式,从“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”开展宣讲,围绕“忆过去、看现在、想未来”开展宣讲,从“苦日子、好日子、甜日子”开展宣讲,带领百姓忆苦思甜,用“乡土话”搭起连心桥,从横向、纵向有力有序地延伸,农民讲师熊朝举宣讲的忆苦思甜感党恩引起群众共鸣,增强群众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的思想意识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宣讲现场效果感染力强。农民讲师刘玉贤结合猕猴桃基地,理论+实践讲述产业发展,传递猕猴桃种植技术的同时,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下去,群众纷纷点赞。巾帼讲师结合家风家教,宣讲传统家训,结合实际,指导引导家庭成员开展家庭环境整治,有效推进农村家庭环境治理。

  

农民讲师在羊场乡曾底坝村宣讲

  简化阵地,宣讲聚人气。农民讲师宣讲地点不拘泥于会场,利用农村集市、院坝、广场、林荫等阵地进行,不需要基层组织人员参与,赶场的群众就是受众,宣讲时,群众纷纷驻足,聆听宣讲员的宣讲后,纷纷认同,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情况下,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及农村实用技术送到群众手中,群众乐于参与,宣讲人气旺,受众多。在猪场乡集市宣讲时,参与群众达到1000余人,现场气氛火热,赢得了群众的点赞。在东关乡下厂村庭院宣讲时,寨中村民去全部参与,送宣讲到村寨,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。在姑开乡马家寨广场宣讲时,群众激情高涨,不出门就能感受当农民讲师送来的理论及技术,赢得阵阵掌声。

  “农民讲师乡村行”志愿服务活动,56名农民讲师自由组合,开展“理论+实践”“二人讲”的方式,普及全县29个乡镇(街道),通过农民讲师宣讲,讲给百姓听、百姓带领百姓干的方式,把党的惠民政策、科学技术、文明乡风等传递到农村千家万户,不断激发群众自主创业的信心,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,坚定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的信念。


责任编辑:陈 红江
打印】【关闭】【收藏此文章

联系地址: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:0857-8630030 咨询QQ:1509077332 邮编:551700
Copyright 毕节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
Baidu
map